收官, “超级语文课”花絮
5月6日晚,是山东卫视第二季“超级语文课”最后一期,从准备第一节课《鸿门宴》到今天,前后5个月。四节课,两次活动,数不清的小采访,录小视频。今年高三,班主任,这是特别忙碌的5个月,也是很充实的5个月。
2月14日导演组还到二附中采访了学生,我班的几位搜肠刮肚,把能想到的夸一个老师的词句,都“赐”给了我。
现在节目播完了,有些花絮可以爆料了。
【资料图】
课堂
1.剪辑
课是完整的,40-45分钟,播出时被剪成十几分钟或几分钟。电视节目要考虑播出效果,另外参赛教师多,一期里要呈现几位老师的课,还要加上一些采访(他们行内的话叫“前采”“后采”)。
节目组剪辑水平很高的,不仅要考虑精彩,还要考虑前后的逻辑,还要与课评员点评内容匹配。
当然,课评员老师点评的内容也要剪。淄博实验中学的任峰老师讲《念奴娇·赤壁怀古》,西南大学附中王浩老师讲“元丰五年的风景”,郦波老师是特别爱苏东坡的,点评近一个小时,最后剪成几分钟——负责剪辑的编导,没点狠心,还真不行。
2.半夜
文化传媒公司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他们越到晚上越亢奋。我可就不行了,到晚上就困了。
录《鸿门宴》那天近十二点开始录,我真是强打精神,也怕学生困,整堂课就有点“喊”。
第二轮我和魏梦琦现场备课时,节目组摄像机是全程录制的,一开始我滔滔不绝,九点以后魏梦琦开始滔滔不绝时,我已哈欠连天,只见她嘴动,有些许声音在耳边摩擦,我已不属于我自己,总导演韩导诧异地看了我很久,然后摄像就关掉了录制。
后来,刘从良“嗜困”的事节目组都知道了,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晚上九点以后不能安排刘从良的采访、录制等。
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在山东孔子博物馆录制时,编导和我说因为你的内容写得太好了,节目组决定把你的演讲安排在第一个。我笑而不语,他们是怕让我后面演讲困得断了片,给了我这么“有面儿”的一个理由。
决赛录到晚上十一点多,竟然还一起出去聚餐。我整个人是恍惚的,恍惚一会,就开车带上同样有点恍惚的何捷老师逃跑了。
山东电视台的节目负责人王屹老师和我说,他们有一次录春晚,从前一天晚上6点录到第二天早上6点。自叹弗如远甚。
3.规则
第一轮叫“拿手一课”,课评员三票直接晋级,未满票按学生票由高到低排;第二轮是双师共上一节课,课评员和学生一起投票,由高到低晋级;第三轮是按“童年”“风景”“亲情”三个主题来选的,每个主题的最高票直接晋级;决赛是最难一课,每位课评员手里有3票。每次选课,规则是前一轮得票高的先选,当然老师之间会互相谦让。
4.最难一课
最难一课是在校学生及教师通过网络投票选出来的篇目。
三篇鲁迅的:魏梦琦上《故乡》,任峰上《祝福》,我上《记念刘和珍君》,上课顺序正好是鲁迅写作的时间顺序:1921、1924、1926。
何捷《精卫填海》,王浩《逍遥游》,唐缨《离骚》。
这一次,上课时,其他几位老师都是在课堂全程听六节的。
5.煎熬
决赛结束后接受采访,每位老师都被问到一个问题,下季再邀请会不会再来,何捷、任峰都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来了,我还是傻乎乎地说“我愿意”。唐缨和王浩也表示愿意再来。
其实每一节课,都花了很多时间,增删数次,请同事和朋友指导。
为了上《鸿门宴》,我把《司马迁评传》这本书看了一遍。
最后想到用演话剧的情境,是有一次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刘强老师一起到去看学校话剧社彩排,看到学生导演们有模有样地给大家示范语气和表情。
为了匹配现场的学生年级,了解学生状况,也让自己过一遍流程,还到学校的高一、国际部、邱成桐班试上了课。
虽然辛苦,但参与活动,能督促自己学习。
6.学生
学生是从全国各地招募来的,不是固定年级,小学初中为主,决赛时大部分是高一的。
确实被学生感动到,他们也很辛苦,连续听课,有时录到很晚,他们非常配合,积极发言,认真地思考。
从江西自己坐车来的那位女生,结束时找到我和任峰老师合影,反复表达自己对语文的喜爱,质朴真诚。
很多学生下课还会排队和自己喜欢的课评员、老师合影,要签名。
7.紧张
有的老师说自己一点不紧张,我很羡慕。我是每节课都紧张。
第一场讲《鸿门宴》,我是从自己姓名的介绍引到文中人物的称呼,第一个让大家说“籍”是指谁,一时没人回应,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本来到现场一看主要是小学生就担心,现在他们连“籍”都不知道,可见完全没预习,这课可怎么往下讲呀。好在只是虚惊一场,很快有同学举手回答了。
决赛《记念刘和珍君》,不知是不是我提问方式有问题,和学生交流总是合不上拍,也有点着急,后来刻意调整了一下,才好一些。
第二轮和魏梦琦共同上《我与地坛》时,我就让她主导课堂,我在旁边配合,她气场比较强大。
8拖堂
李强老师:“下课铃响了之后讲的都是无效的。”
郦波老师:“还有一点值得表扬,从良老师是今天晚上所有课中时间把握得最好的。”
我上的四节课有两节课都是拖堂严重的。
一节是我和魏梦琦共讲《我与地坛》那节,那节课本来设计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约10分钟,结果魏梦琦状态超好,慷慨激昂,第一个环节一口气讲了20分钟,我坐在那里急得脚趾抓地,又面带微笑故作从容,其实一直在飞快地想后面我怎样压缩时间。
第三轮《陈情表》,其实是我上得最放松的一节。但因为现场有太多的小学生,我不得不作大量类比,“迟到了怎么办”“父母问你想不想学了怎么回答”之类,又想把课讲完整,结果拖堂严重。那一场学生票很高,郦波老师没投票,这是四轮中唯一的一次没得到课评员的票,总觉得和我拖堂有很大的关系,哈哈。
郦:语文老师都有超时的毛病,让他讲,他可以无限地拖下去……
二、课评员
1.自我嫌弃
郦波老师:从良,听说节目播出后,你看了对自己表现不满意?
刘从良:是的,看自己上课感觉恶心,表情、声音,都不自然。
房琪:我也是这样,看自己节目,经常觉得有的话说的不合适,有时笑得太夸张了。
郦:我教你们一个方法。
惊喜,等秘诀。
郦:就是不要看就行了。
额……
2.遮住
化妆间。
刘:窦老师,我的学习群里家长说你瘦了。
窦:其实是拍的角度好,遮住了,你看,肚子还在。
(窦昕打开外套展示他的大圆腹肌)
化妆师:从良老师,你这个额头我来给你涂点发际线粉。
刘从良:还有这东西,好,多涂点。
3.“倪大红”老师
倪老师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教授,有童心有个性有激情有侠义精神。为了参加这个节目,我还特意完整地读了《倪文尖语文课》这本书。
这次见到真人了,而且他常讲鲁迅的,讲完《记念刘和珍君》,非常期待他的点评。
倪老师从来不让人失望的。他开评了:
从良老师这一节课总体上……
还有一点,你上得……
另外,你还有一个优点……
但也有两点不足……
要是我来玩,我会……
我再补充一点,从良老师还有个优点……
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我想补充说一点……
不好意思啊,我申请补充一句……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展开交流……
我还要再补充一个点……
大卫是来自俄罗斯的中文小王子。
《我与地坛》课上。
刘:大家加一个修饰语,什么样的地坛,可以是词,也可是短语,也可以是一组词句。
大卫举手:被出租车欺骗了的我不是去了动物园而是去了我想去的地坛。
刘:额……你太调皮了
4.毕飞宇的邻居郦波老师
(以下为私下聊天内容,非连续对话。)
郦波老师特别自律,身材管理得好,以前练过武术的。(编导周梦雅)
郦波老师学习能力强,点评越来越精彩。他不是研究教材教学法的,但点评越来越深入,一针见血。(总导演韩金媛)
郦波老师的精力太旺盛了,名人都有过人之处。(山东卫视王屹老师)
王屹老师:郦老师,您现在比专业主持都好,到我们山东卫视做主持吧。
郦:毕飞宇是我的邻居,我们小区后门就有家推拿店,我还问过老毕是不是他小说《推拿》的原型,我觉得有可能。从良老师用老毕的“最冷的作家就是鲁迅”“鲁迅的基础体温着实非常高”这两句,这个设计实在太精彩了。
5.有责任感的李强老师
李强老师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
有一点特别让人感动,他的每一次点评,都有一个隐含的言说对象,就是语文教师群体。
有时他也会直接说:希望我们电视机前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
他总是热心地总结经验或教训,希望通过借助电视媒体传播新课程教学理念,影响当下的语文教学,让大家认识到语文课应该怎样上,教学应该怎样立足学生……
是不是一节“语文”课?
有没有遵循教材、新课程标准?
有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散文应该怎样上?
朗读是不是充分?
对比阅读要注意什么?
……
6.“夸夸界天花板”房琪
房:我在刘老师身上看到的最大的一个点是真诚。我们说“人生不欺少年穷”,我们说“英雄不问出处”,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更缺少的是一种勇敢,我真心希望刘老师今天的这堂课和您这个人能让更多想从事教师行业的同学们看到。我们说“超级语文课”,这个“超级”讲的不只是课堂,也是老师。如果一堂课能让很多人在您身上看到榜样的力量,我觉得这就是一堂“超级语文课”。
讲《鸿门宴》时,我说:写历史从来没有 “明镜照物”式的“实录”,司马迁是将自己的形象和风骨投射其中的,他是在写项羽,也是在写自己。实际上,司马迁在写孔子、李广、屈原、贾谊,甚至写汉武帝,我们都能看出他也是在写自己。
房琪的奋斗历程,是非常励志和感人的,她点评我的话里,也有她的影子吧。
三、战友
1.助理
和明星参加节目一样,参加节目的课评员和很多老师是带着助理的,何捷老师、魏梦琦老师,都有助理,有时还有好几位,负责给他们拿东西,或者拍照、拍视频。
有的“助理”就是爱人,化妆间见到了房琪的爱人,刘胜男的爱人,最后一天录完课,无锡天一中学的唐缨老师的爱人连夜开车带他回去。
2.敬业
西南大学附中的王浩老师在化妆间还在改作业,有一次上课学生采访时说“肉肉老师课上得好,就是有点紧张,冒汗了”,其实他那天是高烧带病上课;
南京车站小学的朱文洁老师还带几位学生来到了录制现场;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周欣老师到乡村学校南京车站小学和朱文洁老师一起为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邵彤昕录完一期,回去结了个婚,又来录下一期;
还有我,有一次在候场时找了个角落故作镇定地开线上家长会,布置春考的事,开完会匆忙上场。
3.互评
决赛每位老师上完后,可以任选两位老师点评。
因为魏梦琦和任峰都是讲鲁迅作品的,我就请他们二位点评。夸得到位,批评也很中肯。
我点评魏梦琦的课时,想到了鲁迅的小说是“胎生小说”,一般来说散文是胎生的,就是自己的经历体验,小说可以是卵生的,就是孵化别人的蛋。
唐缨的《离骚》极为个性,没有见过有人这样讲的,让我点评,我的感受就是“我不配”,脑子里出现的两个关键词是:学者范、名士状。果然,后来课评员也多认为他可以到高校做教师的。
4.史铁生
魏梦琦的四节课,有三节是讲史铁生的。中小学教材上史铁生的作品,总共只有三篇,小学的《那个星期天》,初中的《秋天的怀念》,高中的《我与地坛》,她全讲了。大家以为魏老师偏爱史铁生,其实第二次上《我与地坛》是我确定的篇目。第三次她选择《那个星期天》,主要考虑是童年主题。
5.第一季名师
第一季“超级语文课”我只看了几节,主要是邵鑫和勾文君两位老师的。他们俩一个爱读书,一个爱解读文本,都是有趣有料有个性的人。
这次他们也参与到这一季里来,有相见恨晚之感。
讲《记念刘和珍君》时,以毕飞宇的“最冷的作家就是鲁迅”“鲁迅的基础体温着实非常高” 两句切入,就是勾文君给的建议。
6.导师批评
在孔子博物馆散步时,王浩拍照发了朋友圈,马上导师发信息“找他麻烦”,他慌忙给师娘打电话“求饶”。于我心有戚戚焉,我参加这个节目,恩师也发了信息,委婉表达态度。学院派的教授对现代媒体有天然的戒备,而且从学术角度看,这种戒备不是没有道理。
我和王浩都认为:人到中年,还有老师批评你,这是一件多么幸福且值得感恩的事。
四、编外
1.出租司机的包子
一天,晚上录到近1点,因为录制的地点到学校还有30公里,第二天有早读,我早早爬起来打车,四下张望,“闵大荒”蓝迪片场门口没有早餐店。只能匆忙上车,司机在吃包子,从前排递过来一个包子客套着说:“吃个包子?”我说:“那就吃一个。”司机愣了一下,说:“直性子人好处。”聊了一下,是老乡。
2.广告是这样拍的
3.有内幕?
宣布我和何捷票数并列之后,几分钟奖杯就送来了,我很诧异,怎么老早就知道是我们俩了呢?内定?内幕?
刘从良:你们这奖杯怎么这么快就弄好了?
编导孙涛:哈哈,我们是提前做了六个,决赛的六个人的都做了,一个人得了,其他的销毁。
参加“超级语文课”,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虽然还有很多缺憾,但丢人使人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优秀老师学习,实际上增进了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有很多收获。
郦波老师夸我,四节课一次比一次好,每次都有新突破;我觉得郦波老师看得很准——哈哈,不要脸也使人进步。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反思,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对以后的教学可能是大有裨益的。在采访中,唐缨、王浩等老师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20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