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南越文王”携丝缕玉衣来到长沙 开启时光通道述说岭南往事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丝缕玉衣。
【资料图】
5月18日,“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
苏轼曾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追溯历史,秦汉时期是岭南地区被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的开端。从秦始皇统一岭南、赵佗建南越国开始,秦汉帝国在岭南经营伟略四百余年。这段历史及其所造就的灿烂文明,影响深远,绵延至今。
5月18日,在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开幕暨“亲爱的博物馆”第二季启动仪式在长沙博物馆举行。展览汇集广州地区出土的250件套秦汉文物,呈现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辉煌的历史文化面貌与特色。该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11月12日。
“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现场。
“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这次展览是广州秦汉时期文物第一次大规模来长沙集中展示,分为“岭南郡国”“和辑汉越”“美食美器”“丝路序章”四个单元,从不同侧面揭示秦汉时期岭南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凸显岭南文化融合交流、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
陶鸮形五联罐。
此次展览展出国家一级文物24件套,其中,最重磅的明星展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出土于南越文王赵眛的墓葬,此外“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虎头金钩玉龙带钩、夫人组玉佩、漆木屏风(复原件)等代表性文物,标志着南越顶级贵族的身份、等级、地位。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熊饰踏跺、印花大方砖、鎏金“半两”铜钱等则揭示了南越高级宫殿建筑的规格及贵族奢华生活的真实面貌。干栏式陶屋、陶船、铜染炉、陶鸮形五联罐、陶提筒等文物再现了秦汉岭南先民的生活风貌和饮食习惯,四连体铜熏炉、玻璃串饰、陶俑灯座等文物无一不见证了秦汉广州积极的海外贸易活动。
“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现场。
“这次展览是长沙博物馆展陈体系中,中华文明特展系列建设之路上的崭新足迹。”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介绍,秦汉时期,位于广州地区的南越国和临近的长沙国既有战争又有贸易往来,楚文化对于岭南文化也有着显著影响。“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中,特别增加了阐述汉代长沙国与南越国关系的内容,目的是让本地观众在观展时更有亲切感,同时能简要了解古代长沙地区与周边的关系。
“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开幕暨“亲爱的博物馆”第二季启动仪式现场。
开幕式上还启动了“亲爱的博物馆”第二季活动。今年,该活动以“100天!精彩相见在博物馆”为口号,将联动长株潭在地53家文博机构,协作组织开展百日博物馆系列惠民乐民的文化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限定文博护照申领、博物馆微知识问答实践、博物馆打卡互动集章、博物馆百日活动地图发布、趣味文博主题直播与湖湘博物馆文创盲盒兑换五大板块。
另外,针对国际博物馆日,长沙博物馆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秦汉广州的历史图景”专家讲座、文物捐赠成果展示会、文物库房及文保实验室对捐赠者专场开放活动、公益性文物鉴定、“喜湘逢”特展系列艺术课和馆校美育合作成果展示、“流动博物馆”进学校等。观众需提前在“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入馆和活动预约,凭身份证或预约码等有效证件入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