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播:法国奇异莓获准入华,中国漫山遍野软枣猕猴桃,缺奇异莓?还真缺
什么是中国速度,什么是中国信用?
(资料图片)
一颗小小的奇异莓将这个问题“回答”的淋漓尽致。
4月7日,《中法联合声明》第19条,提到了“向软枣猕猴桃开放市场”,这里的软枣猕猴桃就是法国人所指的奇异莓。
一周后,4月14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口法国鲜食软枣猕猴桃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法国奇异莓正式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中国速度和中国信用。
法国奇异莓
之前文章谈过软枣猕猴桃,今天来来聊聊奇异莓。
我不是脑袋进水了,故意为之。
奇异莓和软枣猕猴桃在植物学上确实是同物异名,但谈农业论赚钱,它俩还真就不是一种东西,中国不缺软枣猕猴桃但缺“奇异莓”。
咱这是起源中心,从南到北漫山遍野都可见软枣猕猴桃,只不过前几年国外火,咱自己推,把软枣猕猴桃玩成了“智商税”和“种植骗局”。
法国人把奇异莓卖到欧美各地,赚了大钱,如今又要卖给奇异莓的起源中心,只是改个名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
奇异莓的奇幻之旅
软枣猕猴桃,在植物学上和猕猴桃是同属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的“近亲”,果实个头要比猕猴桃小的多,约5——20克左右。
未被古人开发成栽培水果的软糯且不耐储的猕猴桃还占个果个较大,所以小果的软枣猕猴桃早先更是未获青睐,一直是小野果的身份。
直到19世纪末期,一说是欧洲人,一说是美国人,最早从我国引种了软枣猕猴桃。
随后被广泛引种至世界各地,但彼时只是作为庭院植物栽培。
从软枣猕猴桃到奇异莓,还是得提新西兰。
新西兰不仅最早将猕猴桃产业化,也是第一批将软枣猕猴桃作为水果栽培发展的国家。
我不知道1904年,玛丽·伊莎贝尔·费雷瑟从中国带走猕猴桃的同时有没有带走软枣猕猴桃,但在20世纪中期,新西兰猕猴桃产业初步形成时,就已经着手于发展软枣猕猴桃。
新西兰人把猕猴桃叫作kiwi fruit (奇异果) ,软枣猕猴桃因与猕猴桃同科同属、果个较小,被命名为Kiwi berry,翻译过来就是奇异莓。
但由于初期,商品化的奇异莓,果个小、口感差、不耐储运,在新西兰并没有得到如猕猴桃一样的重视和待遇,简单的说,奇异莓在那个时期只是成为了一种水果。
当然虽然不够重视,但世界各地爱吃浆果的欧美人,或引种或自己培育,也都开始着力奇异莓的水果化发展。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奇异莓品种被育出,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智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有了小规模奇异莓种植生产。
插一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也开启了软枣猕猴桃的人工栽培研究,但或因咱水果种类和软枣猕猴桃野生资源太过丰富,并未迅速形成产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外对奇异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奇异莓成了外国人口中营养丰富的“第四代果王”,商品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奇异莓开始出现在国际水果贸易中。
国产奇异莓
2011年左右,新西兰人将奇异莓和奇异果一起卖到了中国市场,200块钱一斤的价格也好,袖珍漂亮的外形也罢,留洋归国的奇异莓,让不少中国人掏了腰包。
彼时,掏钱买奇异莓的人,大概率是没见过软枣猕猴桃的人,虽然贵,但新奇、口感还不错且在营养和功效的加持之下,奇异莓在中国成网红了。
成网红,没掏钱的人也见了,“这不就是山里软枣子嘛!卖200块,疯了?”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奇异莓成了部分人口中的“智商税”。
中国农业人在什么时候最敏锐?在一种水果“成”了之后最敏锐,尤其是高价诱惑时,新西兰奇异莓进入中国市场后,“敏锐”的中国农业人迅速开启了软枣猕猴桃的产业化发展。
但由于劣质苗、假苗横行加之缺乏系统化的种植生产技术,大部分参与者因种软枣猕猴桃吃了亏,也就有了“种植骗局”一说,只有少部分人把软枣猕猴桃种成了奇异莓。
被垂涎的中国市场
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暂停进口新西兰奇异莓的警示通报》, 暂停了新西兰奇异莓的进口。
原因很简单,新西兰获准进入我国市场的是奇异果也就是猕猴桃,奇异莓是单独的植物种,不符合准入要求,截止当前新西兰奇异莓仍未获准进入我国市场。
也就说,当前法国是唯一获准进入我国市场的奇异莓来源国。
咱看到法国奇异莓是从“提及”到“准入”只用了一周时间,但事实上,法国奇异莓进入中国市场了前做了很多努力。
法国是奇异莓生产大国 (相对于奇异莓全球总量来说) ,所产奇异莓在欧美市场较为畅销,且售价不低。
早在2016年,新西兰奇异莓被暂停进口时,法国就迫切的想要将奇异莓卖到中国市场,又是积极参加我国的果蔬博览会,又是邀请我国参观法国奇异莓种植情况,在2019年曾一度传出,法国奇异莓将准入中国市场的消息,但显然这事没成。
可能国内很多朋友会疑问,在中国市场奇异莓已经是“智商税”和“种植骗局”了,法国人为啥还不懈努力的要进入中国市场。
一方面,那只是部分人口中的“智商税”和“种植骗局”,奇异莓在中国有市场;另一方面法国或是想用奇异莓在中国市场复制一个新西兰人创造的奇异果奇迹,毕竟奇异莓和奇异果太像了。
至于有没有可能,那时后话,我预测不准也不爱预测,但还是有点事要说。
中国软枣猕猴桃要早日成为奇异莓
法国奇异莓的准入或是我国本土奇异莓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机会。
从过往经验来看,不论是外国人自己推广,还是卖进口水果的中国人宣发,这种水果的正向热度,短时间内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但显然卖山里野生的软枣猕猴桃指定不行,得先让“软枣猕猴桃”变成“奇异莓”。
要把软枣猕猴桃种成奇异莓,一定要抛却急功近利的盲目扩种和自掘坟墓的过度“早采”,中国猕猴桃成不了新西兰奇异果就因为这两点。
要做的是,踏踏实实的育新种,勤勤恳恳的种好果,科学合理的采储运,大张旗鼓的卖产品,开放视野的入局全球市场。
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愿中国软枣猕猴桃要早日成为奇异莓。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头条号@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搬运!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